3)第一百七十五章 三道圣旨_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燕王”的圣旨,更加劲爆。

  本来官家收个义子,虽然有些出格,也算情有可原。

  毕竟是五十四岁的老人了,九名亲子,全部夭折,哪怕为了慰藉一下老皇帝的心,众臣也不好太过反对。

  就算是封了个王,也无甚了了。现在不是大汉朝,非刘姓不王,异姓王都封得多了去了,这个好歹不算异姓,已经改名为“赵昊”了。

  而且,封的是“燕王”,那是在金国的统治区,更是金国“中都”所在,你就算是把整个大金国都封给他,也没太多人会在意。

  都以为,这不过是官家对蒙古提出的,“联宋抗金”的一种回应手段而已,连史弥远都是这样认为的。

  可是,最后居然赐予这位“燕王”金牌,还是那枚天下独一无二的,“如朕亲临”金牌,允其调动大宋所有兵马。

  这权力大的可就海了去了,甚至有些时候,连官家都未必能盖过他了。

  “官家,臣觉得此议不妥......”

  老太监刚刚念完第二道圣旨,就有一位大臣出班拜倒。

  “原来是薛卿啊,这不是在和众卿廷议,这是朕已经颁布的‘圣旨’——”

  宁宗皇帝略显粗暴地,打断了薛极的奏报,尤其在“圣旨”二字上,更是咬着牙说出来的。

  别的想站出来的大臣,眼看风向不对,一时之间,就犹豫了。

  这时候,老太监又不紧不慢地从袖子里,掏出第三道圣旨。

  乖乖,还有啊?

  底下的大臣们,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都盯着老太监手中的圣旨,想看看还能爆出多大的雷来。

  好在接下来的,不算什么大事,主要是跟前两件事相比。

  第三道圣旨,为庆贺皇储确立,今年加增一科“武举”,参加之人不限于是否是大宋之民。

  八月、九月在各州当地选拔,十二月一日,各州取前十名到“临安”大比。

  最终取前五十名,赐予进义校尉,前三名视情况而定赏赐。

  而能进前五十名的武人,所在州府官员,在履历上,都可以浓墨重彩地写上一笔,作为吏部年底评级,和日后升迁的有力政绩。

  参选之人,无论出身,现役军中和吏员中,凡年龄三十岁以下,且无官职在身的,也皆可以参与。

  “武举”由唐朝首创,宋太祖立国之后,也曾再次启用,有宋一朝,共出现了约七十七科武举考试。

  宋仁宗登基之后,还建立了一个专门培养军事人才的机构——武学。

  宋高宗赵构,担心宋朝出色的武将得不到提拔,曾主动倡议“文武并重”的国家政策。

  等到宋宁宗掌权之际,虽然,他已认识到重文轻武的弊端,并重新构建了武举制度。

  可是,社会上依旧存在重文轻武的风气,受此思潮影响,参加武举考试的多是些不入流的武者。

  第三道圣旨内容很长,老太监抑扬顿挫的

  请收藏:https://m.bq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