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九二章 冬月朝会_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建炎三年冬月初一,初冬时节。

  船在武林门码头靠岸,徐还连家都来不及回,便直奔皇宫。

  今日是大朝会,在临安的高级官员都要参加,他这个前线归来的统帅也得参加。

  因为今日朝堂上会讨论淮南军事安排,徐还作为淮南节度使、江淮宣抚使,以及此番淮南之战的统帅,自然不能缺席。

  当然了,徐还也早已料到,对自己的弹劾恐怕也是议题之一,士大夫们不会放过如此良机。

  也罢,该来的总会来,大不了与那些言官们当殿正面交锋,反正自己的行为合理合法,自然无所畏惧。

  当徐还出现皇宫门口,顿时群情耸动。

  但一个特别的情形也出现了,一批文官兴许是被徐阎王的气势所迫,顿时退避三舍。唯有些许武将上来迎了上来,其中以宰相吕颐浩、韩世忠、枢密使赵鼎为主。

  不过徐还注意到,驻守临安的张俊看到自己时,似乎故意避开,与枢密副使李回、参知政事范宗伊几人走到了一起。

  泾渭分明的局面啊

  好在还有明白人,吕颐浩几人对徐还收复淮南之事大为赞赏,枢密使赵鼎更是感慨不已。

  徐还出兵之时,他们可没敢奢望会有如此结果。堪称是意外之喜,如此一来的大宋的局面一下子大有不同。

  至于楚州之失,几人皆以为天不遂人愿,并非徐还之失。何况徐还事后对赵立和楚州军民的补偿,算是仁至义尽。

  再谈几句,宫门打开,朝会也便正式开始。

  百官鱼贯而入,皇帝赵构在内侍女官的簇拥下,在御座上落座,百官当即躬身见礼。

  这个年代君臣关系还算“平等”,至少不用行跪拜之礼,不过较之以前仍有落后。

  汉朝的时候百官尚可落座,唐朝的时候宰相们也可坐着与皇帝议政。到了太祖年间,赵匡胤为了提高皇帝权威,连凳子都撤掉了,宰相们也只好忍气吞声默认了。

  言归正传,行礼之后,皇帝赵构的目光首先落到徐还身上。

  “徐卿,你回来了”

  徐还当即出班,躬身道:“臣徐还向陛下覆旨,淮南已复,详细奏报已经呈递陛下与枢密院。今向陛下归还天子剑,兵符印信。”

  “嗯”赵构欣然点头,命内侍蓝圭接过,随即道:“收复淮南,此战卿与将士们功不可没,枢密院尽快核定诸将军功,与政事堂拟定封赏。”

  “遵旨”宰相吕颐浩与枢密使赵鼎双双领旨。

  枢密副使李回随即道:“陛下,淮南已复,那驻防之事刻不容缓。”

  徐还道:“陛下,臣临走之时安排李彦先,郦琼二位将军先行营建防线,后续防务还需朝廷决断。”

  赵构点点头,问道:“诸卿以为,何人驻防淮南为宜”

  此等问题,枢密院自然首当其冲,赵鼎当即道:“陛下,枢密院以为既然淮南收复,江南防线便可向北

  请收藏:https://m.bq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