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三四章 养寇自重_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月光下的洞庭湖上,喊杀声一片。

  叛军已经被杀的七零八落,缠上水草的车船行动大大迟缓。

  尽管叛军将士不断清理转轮,但架不住官军不断往湖中抛撒大量水草,清理变得徒劳无功,毫无意义。

  行动不便的车船就这样飘荡在湖面上,成为官军的活靶子。

  要么死于箭镞之下,要么楼船驶过,被大挠钩掀翻在湖中,然后在水中奔命。

  叛军败了

  猝不及防,毫无悬念。

  数月之后,艑山水战再次上演,只不过这一遭几乎全军覆没的是叛军。

  务必全歼

  这是临走之时徐还的命令,为了给前次阵亡艑山的将士报仇,也是为了早日平定叛乱。

  李彦先不折不扣地执行着,他很清楚这是一次极为难得的机会,如果走脱了叛军,尤其是杨幺、夏诚这些头目,后患无穷。

  围攻,务必全歼。

  李彦先还是收缩包围圈,试图将叛军彻底围剿在内。

  但是他忘了,欲速则不达,包围圈向前挺近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纷乱,也就给了有心之人可趁之机。

  自从看到楼船堵截航道之时,杨浩就知道今日败局已定。

  他是个很果决的人,看到城头火起,可以果断撤离,放弃已经登岸的兵卒。

  此时此刻,自然也做出同样的决定。

  全部逃生肯定不可能,今日这个局面,必定要牺牲大部分,不过也值得。

  只要自己能够突围,能带着部分亲信逃生,就还有机会东山再起。

  故而事实上,杨幺早已放弃了指挥,这种情况下指挥反抗显得很徒劳,保存实力,专心寻找时机突围才是正理。

  现在,机会来了。

  李彦先率部逼近的瞬间,杨幺突然率领亲信出击,在楼船的缝隙间寻得一条通道。

  楼船体型巨大,巨大水浪将附近的水草冲到一边,车船有了发挥的空间。

  杨幺所部立即率部扑了过去,抓住仅有的时机向外突围。

  李彦先发现时,仓皇调集战船围堵,奈何阵型变动,加之船大难掉头,竟然没及时堵住缺口。

  纵然有几艘战船赶过去,但杨幺为了突围,完全是拼命的架势,根本挡不住。

  眼睁睁地看着杨幺逃脱,李彦先忍不住扼腕长叹。

  追击是很定要得,但茫茫洞庭湖,一旦逃走了,想要追上可就难了。

  尤其是洞庭湖深处,那是杨幺的地盘,叛军有地利之优,指不定还有什么陷阱。

  天亮之前若是追不上,就只能罢手,穷寇莫追乃是兵家至理。

  李彦先无奈沉默,当此之时,只能尽全力围歼余下叛军,待天明之后彻底清扫战场。

  当然,战场情形要随时报告徐还。

  所以有传信兵迅速乘坐小船,往码头而去,登岸赶到城内。

  “回驸马,李彦先将军禀报,于艑山围歼叛军大部,叛军兵卒死伤惨重,待天明之后详细查验后汇报歼敌数。”

  “很好

  请收藏:https://m.bq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