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八〇章 韩信故计_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了利州,再北行不久便到了阳平关。

  此处地势险要,北边是秦岭,南边是巴山、米仓山,嘉陵江从中穿过,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东汉三国,赵子龙曾在此练兵,夏侯渊于此鏖战,无论是北伐关中,还是南征蜀地,都绕不开此地。

  过了阳平关,也算正是进入兴元府地界。

  司马靖已经介绍过,兴元府夹在秦陇巴蜀山间,看起来貌似偏僻,却是大宋最为富庶的州府之一。

  汉水从秦巴山间流过,中间是富庶的谷地,鱼米之乡,农桑兴旺,也是著名的茶乡。

  再加上汉江水运之便,由此往来于西北东南之间甚是便利,兴元府的商业十分繁荣,商税仅次于东京与成都府。

  若非如此,早年间太祖也不会让皇子赵德芳遥领兴元尹一职。

  在原本的历史上,因为宋金绍兴和议,西端以大散关为界,关中之地尽数沦丧。

  兴元府也便从内陆鱼米之乡,变成了抗金的最前线,陆游便曾在此参与抗金之战,并且留下过不少诗篇。

  徐还不希望这样的悲剧重演,而今大散关还在宋军手中,北边还有“飞地”府州,以及盟友契丹人。

  大军正在北上,夺回关中,收复失地义不容辞,绝不能让悲剧重演。

  进入兴元府境内,建立兵工厂的计划自然也就该提上日程,辛赞早就得了徐还的吩咐,在兴元府秘密买房置地。

  地点就选在兴州,距离关中前线最近的地方,此处乃是军中重镇,便于控制。

  而且是沿着嘉陵江的山区,其中制造秘密基地,旁人无从得知,更利于保密。

  黄若彤在这里留了下来,她一个柔弱女子恐怕难以打开局面,徐还特意将辛赞留了下来,打好基础,妥善安顿。

  至于徐还近身随侍,掌管文书的事情则交给虞允文,涉及重要机密的则是徐还自己亲自处理。

  人才

  依旧很缺乏,不够用啊

  关中自古出人才,西军兵将更是名扬天下,定要好好发掘一些为我所用才行。

  大概安置好黄若彤之后,徐还准备率军动身,北上大散关,却被司马靖拦住了。

  “国公准备这么直接过去吗”

  “嗯先生的意思是”徐还微微错愕。

  司马靖悠悠道:“若国公打算坚守大散关,现有的兵力足够了,甚至有多余;

  倘若国公打算主动出击,前往大散关,就意味着要在渭水畔的平地上与金贼的骑兵正面交锋。”

  不用再多说什么,徐还已经明白是什么意思

  自己麾下的兵马从荆湖而来,适应山地平原野战还需要时间,最重要的是缺少骑兵,是硬伤。

  大宋自从立国以来,因为失去了燕云和西北牧马之地,骑兵一直就是短板,从而在对辽、夏的战事中始终处于下风。

  而今对金军作战也是如此,关中平原之上,如果野战,以骑兵见长的金军无疑占有

  请收藏:https://m.bq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