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九三章 张浚的回馈_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关通商输粟,揖睦邻援,饬兵练卒,扼险待敌。

  简短四句话,涉及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多个方面。

  毫无疑问,这是个长期,高层面的战略。

  司马靖解释道:“蜀中物产丰富,商贸发达,若运送前来西北,无论党项与羌人,想来都是欢迎的。”

  徐还对此深以为然,西夏是个偏僻的国家,相对贫瘠,物产不丰。

  过去对大宋的岁赐,榷场边贸十分依赖,每次大宋关闭榷场,西夏上下该都会很着急,甚至不惜发动战争。

  大宋的茶叶、丝绢、药材、日用品,都是西夏国内,尤其是上层人物的喜爱与依赖。

  这几年宋金交战,岁赐停止,榷场关闭。

  失去传统的商贸渠道后,西夏的日子想必很不好过。

  这个时候,从蜀中运送商品前来,与他们展开贸易,想来是很欢迎的。

  通过商贸,稳定西夏诸羌,至少在短期内睦邻友好,不至于在背后捅刀子。好腾出手来专心对付金贼,无后顾之忧。

  当然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终究都是虎狼之辈,且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平与联盟永远是短暂的。

  到了一定程度,摩擦冲突、两军交战几乎不可避免。

  所以招兵买马,训练兵卒,扼守险要关隘,要冲之地,随时防备着战事十分必要。

  司马靖的方略很到位,但有一个棘手的问题却摆在眼前。

  人选

  谋略很好,但需要一个合适负责人。

  这些事最好有一个人全盘掌控,若分别用文官计吏去负责商贸,武将主持兵马训练,很容易彼此脱离,难以统筹。

  可是这样文武兼资,既懂得商贸地方政务,又懂军事的人才可不好找。

  徐还不禁有些犯难。

  却不想,正在此时,人才主动上门了。

  折彦质到了。

  有徐还的请调奏疏,以及张浚亲自在向皇帝赵构解释西北纷繁局势,与人才需求,以及调任折彦质的必要性。

  赵构答应的很爽快,有赵鼎坐镇,枢密院自然也全力支持。

  折彦质本人也很激动,离开家太久了,难得有如此接近故乡,回到老家的机会,他岂能错过

  西北,那是自己最熟悉的地方,最有可能重新建功立业,一雪前耻的地方。

  而且还有一个熟悉、信任的主帅,折彦质相信,徐还有击败金军,收复陕西路的能力。

  因此连新年都没过,便从临安动身,聪明赶路前来关中。

  再次见到老搭档,徐还自然很高兴。

  在未来一段时间,还需要格外倚重,因为他的才能、经验,也因为他的姓氏。

  府州折家,这个大宋资格最老的军事世家,在西北这片土地上,举足轻重,意义非凡。

  来不及与折彦质叙旧,另一个人便引起了徐还的注意。

  刘子羽

  新任的利州路经略使,兼知兴元府,算是徐还如今的属下,到任之后,立即前来

  请收藏:https://m.bq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