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一九章 奸臣谗言,帝王猜忌_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徐还早就料到临安主和派大臣们的尿性。

  花钱买和平这种事,是大宋士大夫们的一贯作风。

  总觉得那点岁币能搞定的事情,何必劳民伤财

  一旦开战,钱粮军饷靡费远远超过岁币,孰轻孰重,不会算账吗

  看起来好像很精明,小算盘噼里啪啦。

  和谈之功是文臣的,只要不开战,武将们便没有权力和功劳,始终被他们压着。

  然而对于国家而言,结果就是武备越发松懈,军队战力越来差,敌国却被岁币养的越来越强大。

  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资敌行为。

  徐还不会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默许与金国和谈,那是出于战略考虑的权宜之计。

  与西夏,决不能再低三下四。

  上疏反对的意义不大,而且周期太长,一不小心还会引起猜忌。

  所以徐还采用了最直接的方法生米煮成熟饭,先斩后奏。

  绍兴元年五月,一队从秦州出发的大宋商队在边境被劫杀,延安府遭遇西夏兵马骚扰,更有大队夏军逼近秦州。

  守将刘子羽派出千人队伍巡防警示,不想西贼竟对宋军突然袭击,痛下杀手。

  千名将士阵亡半数,余下数百人拼死杀出,西贼兵临秦州城下,发起进攻。

  宋夏之战,就这么猝不及防地开始了。

  紧急军报送到的时候,临安一片哗然。

  西夏刚刚在敲竹杠,怎么转瞬间就开战了

  枢密院根据军报,得出的结论是西夏无意和谈,岁赐要求只是迷惑之举,为了争取时间,出其不意发动突袭。

  党项人包藏祸心,图谋甚大。

  这个解释倒是合乎情理,明面上议和,背地里调兵,古往今来这样的情形不胜枚举。

  党项大军突袭商队,巡逻兵卒,兵临秦州城下是不争的事实,足以说明问题。

  秦州

  那可是蜀中往秦陇运送粮草的要冲之地,西夏一出手便冲着秦州,意图何在,不言而喻。

  到了这份上,再指望和谈岁赐什么的,那就吃痴人说梦。

  党项人已经欺负到眼前,是可忍,孰不可忍。

  好在改知秦州的刘子羽反应及时,坚守城池,凤翔府的秦国公徐还也及时调兵支援,没人让党项人得逞。

  但双方在边境线上剑拔弩张,时有交锋。

  这与金国的战事才刚刚告一段落,尚未消停,和西夏又大打出手,大宋当真是多事之秋。

  然而战端已启,短时间肯定难以罢休。

  西北之地有徐驸马和诸位将领应付,暂时倒不必担心。

  反倒是宋金和谈,变得刻不容缓,有些棘手。

  宋夏开战,这时候金国倘若横插一脚进来,大宋能够支撑吗

  基于这个考虑,临安上下不免一片慌乱,纷纷嚷着尽快与金国议和,避免腹背受敌。

  “重担”自然落到秦桧的头上。

  他现在完全明白了,韩昉为何那般有恃无恐,感情金国早有准备,西夏入侵肯定是他们蹿

  请收藏:https://m.bq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