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六二章 被冷落的活字印刷_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陆宰三人只是看了一小段,便神色大变,惊讶非常,好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三字为句,简单明了,朗朗上口,幼童背诵甚是方便。而且简短的字里行间,典故和道理十分丰富,教育意义不言而喻。

  不过片刻,三位饱读诗书的先生便对三字经大加赞赏,认定是幼童启蒙的上佳读本,比之千字文更胜一筹。

  对于三字经的来历,他们更无半分怀疑,毕竟以前从未见过。徐驸马说是从蜀中得来,他们对此深信不疑。

  盖因其中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这样的字样,苏洵乃是蜀学大家,素来受人敬仰。

  将其事迹编纂其中,作为后世学子学习的楷模,可见蜀人对苏洵的敬重,合乎情理。

  如此与时俱新的人物在其乃新近编撰,几位先生对编者更是多有敬佩。

  然而问起来徐还只是说偶然所得,已经不明编者身份,无从查证。

  见到几人遗憾神色,徐还暗自摇头,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怀疑,他已经将很多发明的知识产权送给旁人。

  机关制造可以让黄若彤“背锅”,但是三字经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只好变成无头悬案。

  当然了,抛出之前也要适当有所删改,符合时代需要和现状。

  比如后面那些“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的语句都已删去。

  三字经乃是南宋中期产物,这些语句不过是后来人添加,本就不是原版。

  虽然有所缩短,但内容依旧充实,杨芾连连赞道:“三字一句,千字左右,道尽古今多少事,又蕴含了多少道理,实乃奇文。

  孩童启蒙,只要学懂这篇三字经便可懂得不少学问,此文若刊行天下,大宋文教必然兴盛,功在千秋。”

  “既然如此,那就刻印出书,推行天下吧”

  徐还笑道:“其实啊,如果可以,我倒是很想把文澜阁所有图书刊印,尽量让更多人有机会。”

  陆宰面露难色道:“驸马,刊印三字经并非难事,但其他书籍,雕版不易,印刷资费不菲,恐怕”

  “毕昇不是发明了活字印刷吗”

  徐还清楚记得,毕昇是北宋人,那么活字印刷术现在应该早就出现,何故还要雕版呢

  范雩解释道:“驸马或有所不知,确有活字一说,但泥制活字质地粗陋,印刷模糊,多有瑕疵。

  是故印书大都仍采用雕版,清晰明了,亦更为美观。也正是因此,除了广泛流传的书籍,少有刊印,以免靡费过度。

  不过三字经没问题,此物必然流传天下,求学童子人手一本,

  请收藏:https://m.bq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