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六七章 奸臣的逢迎之谏_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垂拱殿的御案上,一叠厚厚的奏疏,都是请战的。

  出乎意料,此番上疏之人很多都是文官,他们竟然一改往日避战畏敌的做派,可谓是一反常态。

  原因何在

  赵构当然明白,大宋官员们无法容忍伪齐刘豫的羞辱,至于出兵能否收复疆土或许还在其次,找回颜面才是关键。

  树要皮,人要脸。

  读书人尤其讲究这个,朝廷、皇家更不例外。

  可是他们却能在金国异族入侵,国土沦丧之时,甘愿做缩头乌龟,不为所动,甚至签下那等丧权辱国的和约。

  说白了,欺软怕硬。

  赵构完全明白,却也陷入为难之中。

  他当然想要教训刘豫,抱商州倒戈之仇,可是贸然出兵,会是什么结果

  对付一个刘豫,他还是很有信心的,可他担心因此惹怒了金国了,战争规模如果扩大,很可能一发不可收拾。

  再者,好不容易才有机会限制武将,如果开战,岂非再次放权给他们

  赵构有顾虑,但面对来势汹汹的请命又不能不为所动。

  皇帝要是不要脸了,朝廷体面何在往后还有什么资格说什么主辱臣死,要求臣子为社稷拼命

  难题

  赵构烦恼的时候,派人将秦桧请到了宫里。

  这两年,秦桧在身边办事一直妥帖,深得圣心。而且赵构有种感觉,秦桧很贴心,办事从来首选考虑的是他这个皇帝的利益与感受。

  封建时代,朕即国家。

  但事实上,很多时候国家与皇帝还是有区别的,很多朝臣张口闭口是天下兴亡,社稷福祉。

  这没有错,但很多时候却让皇帝不痛快,多有为难。

  秦桧在这方面却不同,虽然也扯着天下、社稷这些大旗,但具体办事的时候,很顾虑他这个官家的感受。

  这两年下来,为赵构化解了不少麻烦。

  其实这是逢迎君主之举,在封建时代是遭到唾弃的奸佞之举,但赵构喜欢,秦桧又做的不着痕迹。

  于是乎,君臣顺利狼狈为奸。

  此番群臣请战讨伐刘豫,秦桧竟然也上疏赞同,赵构觉得他有被迫的意味,毕竟整体氛围如此。

  但赵构觉得,按照过往的惯例,秦桧说不定已经有对策。

  接到赵构的传召,秦桧匆匆入宫,欣然而来。

  “拜见官家。”

  “会之,群臣请战之事,你怎么看”赵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秦桧对此并不意外,入宫之时他便已经猜到了赵构的意图,心中早就有一番谋划。

  “回官家,群臣所请,众望所归。”

  言下之意,不能拒绝。

  “可是”

  “官家所虑金贼也,其实无妨,金国谙班勃极烈虽立,但朝野依旧纷乱,未必能协力南下。”

  秦桧低声道:“故而这是个不错的机会,如果能收复淮北,甚至两京,无疑是一件大喜事,对官家而言是不世之功,必定臣民恭贺,彪炳史册。”

  赵构微微有些意动,

  请收藏:https://m.bq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