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六九章 毛遂自荐的岳飞_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淮西兵败,张浚无疑算是受害者。

  作为宰相兼都督,全面统筹调度,指挥兵马迠,承载着朝野和天下百姓的期望,结果出师未捷,战败了。

  为尊者讳,御驾督战的皇帝赵构肯定没有错。

  那么朝廷这边的责任只能他这个宰相背锅,政绩履历上无疑是个重大污点。

  如果下面将领里找不出个直接责任人来,张浚就必须承担罪责,弄不好可以直接罢相。

  这种情况下,张浚可谓是恨急了刘光世,岂能放过他

  接连两次被宰相弹劾,刘光世即便身居检校太尉之职,德高望重,也在劫难逃。

  圣旨送到淮西,刘光世迟疑了半天,终究还是长叹一声,跟着钦差返回临安。

  只要他不想反叛,不敢做叛国投敌,遗臭万年的罪人,就必须遵旨行事。

  刘光世也很清楚,此番回去,凭借淮西兵马和往日战功,或许能保全性命和荣华富贵,但再也回不来了。

  果然,刘光世回到临安之后,朝野官员群起弹劾,要求问罪。

  功过赏罚是立国根本,赵构自然也不客气。

  但念及刘光世年事已高,身有疾患,曾有功于国,故而免于处罚,以检校太尉,荣国公身份致仕。

  身份地位和荣誉待遇都还在,但兵权被解除了,淮西“太尉军”的称号自此结束。

  刘光世被罢免,淮西军谁来接手,这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据说政事堂和枢密院为此激烈讨论。

  消息传到西湖畔,徐还好像把握到了什么。

  被蝴蝶效应打乱的历史进程,好像又在某个特定时期回到了熟悉轨道上,至少徐还能大概察觉到方向,也搞清楚了一些疑惑。

  徐还现在算是明白了,赵构之所以赞成讨伐刘豫,根本目的不在于收复失地,而在于兵权。

  很不幸,刘光世没有领会官家这层特别用意,加之一向作战消极,运气不佳,被抓住把柄,自然也就成了首当其冲的倒霉蛋。

  刘光世倒台,淮水沿岸最大的一支私兵归属朝廷,有此前车之鉴,其他将领必然受到震慑。

  所以虽然战败,但赵构其实并不难过,反而很乐见当前局面。

  哼

  为了所谓的帝王权术,权力之争,竟然不惜牺牲大宋百姓的北伐信心。

  徐还无力吐槽,他更担心的是淮西后续情形。

  隐约记得,在原本历史上,刘光世被免职后,发生了一件大事淮西军变。

  赵构如今正在染指淮西兵马,也不知道会是什么结果会不会如同原本历史那样,出现乱子

  徐还很想提醒朝廷,但赵构多半不会听,也不待见;思来想去,徐还还是决定继续韬光养晦,静观其变。

  刘光世告老,淮西兵马暂时统率在郦琼和王德手中。

  阵前换将乃是兵家大忌,一般来说为了安定人心,应该首先选择从当地就地提拔将领。熟悉前线情况,也兵马也熟悉,

  请收藏:https://m.bq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