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七九章 因势利导_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对刘豫咄咄逼人的气势,淮水防线立即遭到压力。

  东线有韩世忠和吕颐浩驻防还算好,但淮西,再到上游的襄汉,日子可不怎么好过,连续多个城镇丢失。

  防线总是给人一种岌岌可危的感觉,这让朝野甚是不安。

  这种局势下,自然而然有人想到岳飞。

  朝中开始有官员上疏,请岳飞及时回到襄汉,主持防务,保卫淮水。

  岳飞在淮西军变上的先见之明,让很多人为之折服,心中也都有个感觉,只要岳飞出马,完事妥当的感觉。

  说的人多了,也就成了众望所归,赵构就不能不考虑,尤其是枢密使赵鼎表示赞成的情况下。

  秦桧肯定是不乐意的,然而虽为宰相,但在军事方面他的发言权有限。

  再加上赵构本人有所意动,这事自然就成了,虽然猜忌这些位高权重的武将,但在关键时刻,为了自保还是不得不重用他们。

  得知岳飞再度被任命为荆湖北路宣抚使后,徐还终于长松了一口气。

  岳飞出马,东南防线便能安然无恙。

  而自己,很快就能北上了。

  一个得满朝文武认可,共同举荐的武将,无论他多么忠诚,皇帝都难以安心。

  其中还掺杂着几个建议,让把陕西路和襄汉的宋军全部交给岳飞节制,开什么玩笑

  赵构可能同意吗

  这个时候,有一个能够节制岳飞的人,就显得非常必要,没有人比徐还更合适。

  徐还与岳飞相互制衡,赵构应该是赞同这个情况的。

  但秦桧必然是反对的,和原本历史不一样,他虽不喜岳飞,但头号心腹大患始终是徐还。

  可以容许岳飞出马,但秦桧是无论如何不愿意徐还离开临安的。

  为了防止在关键时刻出乱子,秦桧这个不安定因素必须排除在外。

  让一个宰相离开京城,必须得有个足够分量的合适理由。

  好在徐还前几年广结善缘,有些不起眼的布置,在这种时候全都派上了用场。

  绍兴三年七月,衍圣公孔端友上疏,衢州敕造孔庙落成,将举行祭祀典礼。

  祭祀孔庙在封建时代那是大事,皇帝派遣使者或者亲自参加都是有先例的。

  大宋最近多边事,赵构不能轻易离开临安,那就得派遣一位重要的使者前往。

  按照过往的先例,要么是皇子、亲王,要么就是朝中宰相。

  大宋现在最缺的就是皇子、亲王,于是乎在一番推选中,这个光荣使命就落在了秦桧身上。

  祭祀孔庙,倡导文教,这是宰相分内之责,也是颇为荣耀之事,秦桧实在没有理由拒绝。

  只得从临安出发,前往衢州,后世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这年头山路难行,少不得要走一阵子。

  而且祭祀孔庙之前少不得要斋戒沐浴三日,这一来一去,加上缛节,秦桧少数有半个多月不在临安。

  这段时间,对徐还而言就显得格外宝

  请收藏:https://m.bq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