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七一章 欲加之罪_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绍兴六年五月,岳飞回到临安。

  朝廷没有任何直接为难之举,也没有提及岳飞违抗圣旨之事,更没有因此而兴师问罪,而是将岳飞从淮西、京西路宣抚使调任枢密副使。

  如此,单单从职位上而言是小升半级,算是奖赏有功之臣。也就没有问罪将领,薄待功臣的情形,不至于留下话柄。

  但实际上呢

  岳飞手中的实权被解除,枢密副使看似是两府,处置大宋军务大事。但上面还有一个枢密使,正是张俊。

  官居副职的岳飞实际上没有任何实际权力,不过是明升暗降的套路,被架空了而已。

  出乎意料的是,岳飞的反应和很多人的预期完全不同。他没有像以前一样,慷慨激昂地申辩,而是什么都没说,反而向朝廷申请解甲归田。

  此举可谓是一反常态,很多人看不明白,包括岳翻。

  “大兄,为何不申辩呢”

  “朝廷没有问罪,申辩什么”

  “难道军报之事”

  “不提也罢”

  岳飞想起临走时张宪的特意叮嘱,回到临安之后,朝廷既然没有问,自然也就没有多言军报之事。

  赵高心里有愧,秦桧和张俊则是心里有鬼,故而谁都没有提及此事,最终暂时不了了之。

  如此结果,张俊倒是松了一口气,对风平浪静的结果十分满意。但是秦桧明显不这么想,甚至还有些意想不到的失望。

  一向正直的岳飞,为何突然变得机灵了

  没有据理力争,自然也就避开了所谓的取死之道,皇帝纵然记恨岳飞,也不能立即动手。否则真的就有苛待功臣,自毁长城的嫌疑,也没有办法向舆论,向天下人交代。

  明升暗降,褫夺兵权算是最好的结果,赵构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达到了目的。

  至于杀心,虽然也是有的,但赵构不得不顾忌朝廷和皇帝的体面,而且岳飞之子岳云,以及张宪等部将还在颍昌府,多少有些投鼠忌器。

  至少在没有借口之前,身为皇帝,赵构不能有所动作。皇帝的权威和名声,终究还是要顾忌的。

  赵构有所顾忌,秦桧却是片刻都等不及。

  有句话叫作夜长梦多,何况兀术下了严令,和谈的条件是岳飞必死,他已经没有时间,也没有选择的余地。

  必须尽快动手,而动手的理由只能有一个谋反。

  事情发生的很突然,很快秦桧党羽万俟卨、罗汝楫便上疏弹劾,声称岳飞驰援淮西,“逗留不进”、主张“弃守山阳楚州”,要求免除岳飞枢密副使之职。

  怎么说呢

  这条罪名显然是罗织的,但从表面上说似乎并非完全无稽之谈。

  岳飞大军主要在淮西、京西路一带,逼近中原,对东线的防守参与的不多,但如今不救东线竟然成了罪名。

  盖因东线淮南沿线紧邻江南,岳飞与兀术在中原鏖战之时,完颜挞懒几次派兵逼近淮南,造成了不小

  请收藏:https://m.bq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