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九二章 莫须有_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潇潇细雨笼罩在临安城头,时断时续,整个临安,乃至江南似乎都陷入一种愁绪。

  小车桥附近的大理寺里传出了宣判声,岳飞、岳翻兄弟与其子岳云、部将张宪拥兵自重,有不臣之心,谋反之举。

  幸得部将王贵与王俊等人发现,及时举告,擒获岳飞与岳翻二人,依律谋逆当论死罪。

  并告诫岳云与张宪早日束手就擒,向朝廷投降,否则不日将大军讨伐。

  消息一出,临安哗然,朝野上下一片震惊。一桩疑点重重的惊天大案,就这么稀里糊涂匆忙宣判了

  一个战功赫赫,忠义美名为天下称颂的名将竟被认定谋逆叛国,实在难以置信,难以接受。

  与此同时,岳飞那阙满江红也传了出来,临安城里文人仕子争相传颂。甚至是西湖花船上的歌伎,都引亢高歌,高唱岳将军“绝笔”之作,一时间反响强烈。

  公主府将侍从抄回来的词作紧紧握手末落款处的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足可见岳飞是何等悲愤,何等悲凉,闻者落泪,观者慨叹,不胜唏嘘。

  万俟卨这个小人太积极,或者说秦桧与赵构太过狠毒,即便大多数人知晓岳飞是被冤枉的,即便高阳王府已经出面,他们仍旧不管不顾,为岳飞判下谋逆死罪。

  “太过分了,我想或许可以代表王爷提出抗议。”虞允文想起徐还的叮嘱,觉得很有这个必要。

  但裴元衍并不这样认为:“不可,前次出面作证示威是可以的,但奸佞不以为然,未能奏效。

  如今判决已经定,再出面抗议,就有妨碍大宋律法公正,公然挑战官家威严之嫌。弄不好容易贻人口实,甚至授人以柄,借此机会攻讦王府。”

  虞允文愤愤道:“事已至此,已然没有退让余地,想来王爷也并不在意。”

  “在王爷命令到达之前,彬甫稍安勿躁,毕竟事情尚未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裴元衍道:“听闻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二人正据理力争,为岳将军辩驳,布衣名仕刘允升也上疏抗议,韩将军和张相公是时候出马。”

  岳飞一案的判决,质疑之声很高。

  万俟卨压力不小,一边硬着头皮顶着,一边请求秦相公帮助。

  秦桧对此早就预料,毕竟他比谁都清楚岳飞所谓谋反的真相,也料到朝野会有质疑和反对之声。

  却没想到声量会如此之大,可见岳飞还是颇得人心的,政事堂所要承受的压力自然也不小。

  秦桧并不在乎,背后有皇帝的支持,又能怎样呢正好趁着此次机会,好好打压一下反对的声浪,从而真正实现临安朝堂一手遮天。

  至于民间的指责甚至辱骂,他并不在意,身后名更是无所谓。反正大宋待不下去还有金国,而历史则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

  退一万步,人死之后,什么都不知晓,身后名又有什么关系呢

  请收藏:https://m.bq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