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五九章 汴梁汇_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绍兴七年已经进入尾声。

  许多百姓之家已经开始准备年终岁尾的祭礼,扫墓祭奠,告慰先祖,这是一年的大事。

  运河上连绵不断向北返回的官船就是最好的明证,南迁的士大夫们,心里始终惦记着北地的祖宗祠堂,先人墓葬。前

  几年中原沦陷,无可奈何,如今好不容易光复,自然要抓紧时间,早尽孝心。朝

  廷也不例外,讲究孝道了礼法的年代里,祭祀的意义十分重大。

  否则三省六部里也不会专门设置一个礼部,历朝历代的朝堂上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与“礼”有关的争论。临

  安确实已经在准备祭礼,西湖边就有临时修建的宗庙供奉大宋历代先帝御容和神位。

  东京虽然已经光复,太庙据说也已经开始整修,但皇帝没有丝毫还都的意思,所以朝廷的祭礼依旧在临安。礼

  部和宗正寺自然也考虑到了皇陵祭祀,派出了一位太祖子孙代国公北上祭扫,整修皇陵殿堂。

  然而代国公还在路上,洛阳便传来消息,高阳郡王在两万大军的护送下,向东开拔。一

  度东京乃至临安都十分紧张,以为徐还也动兵开战,顿时如临大敌。

  谁知大军走到巩义永安便停了下来,驻步不前,驻扎在了永安大宋皇陵附近。

  随即各种工匠进驻,运送建材石料,开始整修皇陵,高阳王府对外宣称,元日要隆重祭祀大宋历代先祖。

  祭祖没有错,谒陵也没有错。

  但从礼法上来说,祭祀天地皇陵的第一人选是皇帝。若

  皇帝不能前往,则往往由皇子,或者近支宗亲,比如皇帝的兄弟代为祭祀。徐

  还是郡王,而且不姓赵,严格来说并非宗亲,也没有得到皇帝的准许与委派,但是他要谒陵祭祖。

  此举明显有些越俎代庖,有些僭越。

  如此敏感的时候,徐还如此行事,不是授人以柄吗

  临安有些秦桧系的官员见此情景,不免生出媚上之意,上疏弹劾徐还。

  当然,如此局势下,任何的谈何都毫无作用,不过纯属自说自话罢了。难道朝廷还能下诏书申饬不成即

  便下了诏书,又能如何高阳王府完全可以不理会,到时候损失的完全是朝廷本就岌岌可危的权威。

  当然了,或许能够唤起一些舆论上的支持,指责徐还不遵礼法,不尊君王。

  然而真正的明白人不会这样稀里糊涂,草率莽撞,他们都想到了一件事,或者说想到了一个人太上皇。高

  阳王府传出讯息,太上皇已经从金国南归,不日就会南归临安。

  朝廷虽然没有公开承认,但也没有明着否认。那

  么,就算是默认了。可

  惜许久以来,没有丝毫迹象显示太上皇已经到了临安附近,反倒是

  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太上皇倒是极有可能会去洛阳。尤

  其是高往王府突然谒陵,如此反常,焉知届时主祭之人会

  请收藏:https://m.bq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