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八四章 谋后路,算前程_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相比于慌的一逼的庆国公,秉义郎赵子彦有着另外的心情。他

  的儿子赵伯玖也养在皇宫里,养在吴皇后膝下,赵子彦自然也有过些许念头,倘若自家儿子能够有福气登上大宝,成为九五之尊,自家和小家族将会有莫大的荣耀和前程。

  不过打一开始,赵子彦的期望并不是那么高。当

  年皇室中秋家宴,孟太后特意叮嘱宗室携带儿孙参加。赵子彦跟随父亲房国公赵令稼一同赴宴。

  事后才知晓,皇家要趁着那次宴会遴选宗子养于宫中,赵伯玖没有赶上好运气。因为那次家宴上,他还在娘胎里尚未出生。事

  后赵构选了庆国公家的赵伯琮,赵子彦一点也不意外,也没什么好惋惜的。可后来的变化,却让他经不住还是有所奢望。在

  吴皇后的推动下,赵构答应再养一位宗子在宫中,自家儿子赵伯玖出生不久,恰好入了吴皇后的眼。虽

  说从此父子缘分割断,年幼的儿子甚至不知道,不记得自己这个爹,但赵子彦没有伤感。只要儿子能有机会问鼎九五,一切都值得。

  但赵子彦也明白,这不是一件容易事。

  首先是官家赵构,明显更想要亲生儿子,只要宫中一有皇子诞生,宗子会被立即礼送出皇宫,和当年真宗朝的濮安懿王一样。

  可惜赵构努力多年,一无所出,让宗亲们又看到了希望。然

  而对于赵伯玖而言,概率还是比较小,一来是长幼有序,赵伯琮比他大了两三岁,且更先入宫。

  在讲究礼法的封建时代,长幼有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赵伯玖先天劣势。但幸运的是他有一个好养母,养在吴皇后膝下。依

  照礼法,嫡庶尊卑排在长幼之前,嫡长子继承权天然高于庶兄。但这些都需要正式的程序,需要赵构用仪式和书面来承认。是

  身份尴尬的宗子,还是名正言顺的皇嫡子,完全在一纸诏书之间。这

  份诏书迟迟没来,赵子彦无疑有些失望。他很想为儿子出点力,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没办法自家老爹只是空有国公之名,并无多少实权和能耐,自己更不用提,只是个小小的秉义郎而已。反

  倒是庆国公府那边,本就更有根基,在朝野的人脉更广。庆国公本人担任宗正卿,其堂弟代国公赵令谦也在朝中任职。庆

  国公还曾出巡长安,代表官家前去册封高阳郡王,犒赏三军,立下了不少功劳。时

  间长了,朝野上下都看得出来,宫中两位宗子,庆国公府的赵伯琮明显更具优势,甚至连吴皇后都为此忧心忡忡。赵

  子彦很失望,却也逐渐冷静理智下来。当

  他的目光从宫闱,从临安转向整个天下时,他才发现,儿子成为储君或者皇子也许并不见得是好事。天

  下大势已经变了,高阳王府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今更有太上皇坐镇洛阳,还有一位

  请收藏:https://m.bq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