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084章 天字一号_大明武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炭,用涂漆亚麻布做气囊的原始热气球,哪来的这些个条件?

  杨重开始也没料到,这个想象中应该很简单的“马拉飞艇”,竟比有刷直流电机,铅酸电池,火花发报机要难的多。

  不就是个热气球带个吊篮,然后牵根绳,以地面上的马匹做为牵引动力的东西吗?那能有多难?

  但是工匠凭杨重的描述做出第一个模型后,杨重就知道这不是简单的事情。

  热气球被地面上的物体拉动,在浮力,拉力的合力作用下,很快就将吊篮拉个倾角出来。而后吊篮里的模型小人就重重的摔了出来。

  接着,绳索改为固定在球形气囊上,这样即使球体被拉斜,吊篮会在重力作用下保持垂直地面的角度。但又发现,如此会让气囊上的加热口完全偏离加热炉。而且吊篮会像钟摆一样摆动,根本无法做为做战平台。

  最后,杨重只能自己亲自操刀,将初中物理和几何知识全捡回来。从头开始认真的进行设计。

  当下最终的产品形态,有一个“扁平”的圆筒状气囊,气囊直径三十米,高六米。这种形态的气囊,能保证浮心和浮力方向的稳定,很难倾倒。

  可以想象在水面上,一个扁平的容器,一个球状或瓶状的容器,斜向拉扯它们底部时,谁更容易倾斜?

  这个形态还有个妙处,便是空气阻力比同体积球状竖筒状要小。

  气囊下的吊舱也是直径五米的圆筒。可容纳六到七人,在装载一百公斤高质煤粉或木炭的情况下,能浮空至少一个时辰。

  吊舱和气囊间不再是柔性吊索,而是用刚性支架取代。这是铁桦木做的支架。

  吊舱底部正中,也就是浮心重心差不多正对的位置,有个类似万向轴的结构。上面系着牵引索。

  整个航空器看上去就是个飞碟形态。

  牵引索的末端连接着马匹缰绳。无论牵引的马匹在地面上如何奔腾转向,几乎不影响飞碟的旋转角度。

  换而言之,牵引的马匹只会让飞碟做平移运动,而几乎不做任何旋转运动。

  说“几乎”,是因为牵引马匹刚启动或刚转向时,会让吊篮水平倾斜一个微小的角度。角度具体是多少要视加速度大小是多少。但速度恒定后就会恢复水平位置。

  雄鹰坪上的飞碟已经离地三尺,牵引它的四匹健马也准备就绪。只是还被锚绳锚在地上,等待乘员登艇。

  琪琪格兴奋的跟着杨重,沿着一个木梯登上了吊舱。杨重对吊舱中的司航说了声:“可以开始了!”

  那司航随即摇了摇挂在舷板上的铃铛。地面上的人解开了锚。

  飞碟缓缓升空,最后悬停住。司航再次以另外一种节奏摇动铃铛,四匹健马便在驭者驾驭下,奔驰起来。

  杨重对琪琪格喊道:“坐稳抓牢了!”。

  琪琪格听话的紧抓握把,她只是感觉到身体沉下不少,又稍稍歪了一歪,但是不久就正了回来。

  而后,她向飞碟下望去,雄鹰坪上的景物正快速从脚下掠过。她感觉飞碟的速度比马车要快的多,甚至比普通骑兵快,也比马车平稳的多。

  这是琪琪格第一次乘坐飞碟,而杨重已经亲自体验过十几次了。

  请收藏:https://m.bq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