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5.恭迎_不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对平江府进行过一次较为成功的经界,已经极大的压缩了隐田比例,之后又有多次重新经界。

  这一次,与之前相比,绝对是最成功的一次,也是最接近实际情况的一次。

  赵孟启隐约记得,明朝张居正搞一条鞭法后,苏州的田地好像也就九百多万亩,而后世的苏州总面积不到一千三百万亩。

  这里面除了计量单位存在差异外,辖区范围也产生了一些变化。

  因此赵孟启对这个成果还是比较认可,比较满意的。

  最主要是,厘清了田产归属,消除了‘有田者无税,有税者无田’的弊端,能最大限度做到据产纳税。

  这既是让贫苦百姓不用再负担冤枉税,又大幅度增加了官府的税赋收入。

  今年遭了水灾,朝廷免去了受灾地区的田赋,不过预计到了明年,光是税粮就能上缴一百万石。

  这数字不少,因为平江府历史最高时都没超过七十万石,往常一般都是三十多万石。

  这数字也不多,因为大明朝时,给苏州定下的田赋是两百万石。

  加上隐田转化为官田,实行田庄经营,还能向朝廷提供更多粮食,这样就不需要再用和买来补充朝廷的粮食需求,免得小民再遭盘剥。

  除了田赋外,无论是大明还是大宋,都还有其他名目的税课,大明是在一条鞭实行后全部折银,进行货币化征收。

  而赵孟启也打算,等到时机成熟,就消减一些名目,然后也实行货币化税收。

  大明是在有了充足的银子流通,才有了一条鞭法的实施基础,但还是逼得许多平时手中无银的百姓,在粮食丰收后不得不低价卖粮换银缴税。

  赵孟启要避免类似弊端,就必须先完成货币改革和粮价保护机制。

  政治的事就是这样,相辅相成,循序渐进,说起来复杂,做起来更复杂。

  要是让赵孟启亲手来操作,那他肯定是没这个本事的,关键是也不用他亲力亲为啊。

  吴潜、马光祖、谢方叔、江万里、杨栋、叶梦鼎等等,哪一个不是治政老手?

  他只要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辨证过可行性后,细节的东西自然有这些人会去完善,若是有缺陷有不当之处,他们也会设法弥补规避。

  这次回临安,江万里带着六百多太学生也一起,虽然大多都不是临安人,可立了功就该受奖。

  当初赵孟启承诺他们只要通过了考核,便可释褐授官。

  现在经界成果就是一份完美的答卷,等赵孟启回临安后,就会开始在朝中运作,起码得给他们谋个九品的官身。

  当然,即便有了官身,这些人中大多数在三五年内依然是干经界的活,然后再慢慢填充到其它职位上,成为赵孟启在政治上的嫡系。

  船队中另外还有一批人,就是赵鹤云带领的‘银行家’们。

  此时说他们是银行家当然是笑谈,可若干

  请收藏:https://m.bq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