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2.新机制_不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国家利益而要损害他们的私人利益,他们就会阳奉阴违,阻挠反抗。

  如果不是赵孟启折腾,他们还能和朝廷保持着相对平和的相处,拖着整个国家慢慢腐烂下去。

  现在因为赵孟启的不识趣,非要割他们的肉,于是他们采取了更为激烈的方式来对抗。

  赵孟启也不打算惯着他们,可目前来看,纯粹以武力手段只能治标,还是得设法收回基层治理权力才是根本。

  思考了良久之后,他看着陈韡李直二人说道,“我认为,原本的乡里制度虽然还能勉强维持,可其实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了,而此时恰恰是改制的最好良机。”

  陈韡感到疑惑,“殿下此话是何意思?朝廷也曾经有过加强控制乡村的意向,奈何……”

  赵孟启摆摆手道,“无非就是朝廷权威不足,财政困顿,又缺乏有效监控机制罢了,但如今有足够的武力震慑,权威已经不是问题,而财政问题我也正在逐步解决,最后也就是需要设计一个新的机制,我有个还不成熟的想法,或许可以在古田县试行。”

  陈韡和李直都来了兴趣,“不知殿下有何妙策,臣洗耳恭听。”

  赵孟启理了理思路,“大致上,就是将乡约、保甲、社学、社仓四者进行有机结合,具体做法就是在每一里设置一所社学,由社学老师甚至学生按新订乡约对乡村事务进行管理。”

  “以往的乡约其实主要是道德教化,而且由百姓自由入约退约,缺乏强制性,而新乡约则要把民间纠纷的化解、奸佞贼盗的惩治、官差钱粮的收缴、经济农桑的种植统统融入其中。”

  “尤其要对经济生产进行重视,比如说,每年先由社学在春耕之前张贴告示讲明某日省耕,进而在该日派出相关人员分赴农田监督耕作,发现有荒芜农田、消极怠耕者即施以训诫,夏日谷熟之时再如法炮制、外出省稼,发现同样土质的田地上禾苗长势旺盛者即加以奖赏……”

  “朝廷也会分类收集古今农书,详解各种作物的生长规律,再编为简明易懂的书册下发到社学,由社学向乡民推广,同时,社学也要将民间出现的优良农作之法收集起来,如此相互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

  “如此一来,通过帮助农民提高收入,社学自然就会慢慢在民间建立威信,有利于履行乡约上的其他职能,至于税赋钱粮以及社仓则依然由富民继续负责,社学进行监督……”

  “当然,社学依然负有教学任务,主要是启蒙,里中子弟凡是在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均需送至社学就读,每年十月上学,三月放假,夏秋之时在家中帮忙,学习三年后,如成才无望,可结业回家,若是资质优良,则进入乡学,县学……”

  “束脩的话,初期由皇家教育基金进行补助,后期农户条

  请收藏:https://m.bq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