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5章 首辅之争,案中案,桂怡离奇死因_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15章首辅之争,案中案,桂怡离奇死因

  周正方擅长医术,又通晓印度医书,他被夏埙留下来翻译医书,再请王伟派人,在孟加拉建立港口据点,直接和印度进行贸易。

  王伟执掌交趾水师,已有半年。

  水师成员来源驳杂,有广东沿海渔民,有投降的倭寇,还有安南、暹罗、柬埔寨归降的水军。

  共有两万人,战舰千艘,运输船万余。

  驻地是金瓯湾。

  大明新占的土地,暂时还在用老名字,新名字需要翰林院起,内阁审核,最后由皇帝阅览,才能定下来。

  尤其是对海洋的命名,中枢已经吵起来了。

  姚夔认为,沿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叫法。

  而耿九畴却认为,东西南北用完就没有了,而且这些名字难以凸显出大明的威严来,当启用新名字。

  朝中官员皆在争论,如何起名,哪个名字更好。

  从北京吵到南京。

  朱祁钰御批,海洋以大明朝代来命名,比如唐海、金海、元海等等;

  近海则以华夏历代先皇的年号来命名;

  重要海湾以明代皇帝年号命名,非重要海湾以功臣的名字命名;

  重要海峡则以华夏伟人的名字来命名,非重要的则以名臣名将的名字来命名。

  却遭到都察院的反对,认为这是冒犯名讳,是大忌。

  内阁吵到朝堂,朝堂吵到民间。

  天下报纸,都在议论,该怎么命名新领土。

  不止海湾,很多城池的名字都要改,山川湖泊、岛屿,都要改。

  这些新城,是无迹可寻的,从史书上找古名字,未必属于华夏的,而翻译过来的名字,又难以彰显大明的所有权。

  足足吵了两年,最终皇帝下圣旨,组建一个起名所,诚邀天下博士,入起名所,由起名所给新占土地命名,由内阁审批,再由皇帝御批,通过后,再通行天下。

  起名所还开办了个起名报,征集天下饱学之士的意见。

  反正有折腾一年多了,各地还没有确定的名字。

  王伟在金瓯湾建立水师衙门。

  又向柬埔寨租借了富国岛和龙岛,得以顺利通行柬埔寨,抵达暹罗,又跟暹罗租借了阁骨岛、阁昌岛,并租借了曼谷,作为陆地上的补给地点。

  暹罗王狮子大开口,王伟捏着鼻子同意。

  只是借一块地,建立军港停靠,在陆地上得到补给而已,沿途各国还能赚钱,也能跟着贸易,算是好事。

  绕行暹罗,通过马六甲海峡。

  掌管马六甲的就是马六甲王国,其国是大明的藩属国,对大明极为恭敬。

  永乐朝,马六甲的国王亲自携家带口来大明朝贡,

  王伟上表给马六甲国王,请求马六甲赠与大明一块地,允许大明船支停靠在此。

  马六甲国王将一个荒凉的小岛,赠予大明。

  这座岛上居住着淡马锡难民,也就叫淡马锡岛,以后会叫新加坡。

  现在这

  请收藏:https://m.bq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