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1 吓唬_文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浪费效率还不高上面的。

  其实完全是污蔑。就拿造船来说,中国古代在宋朝就学会了制作船模和图纸,而西方还要等几百年后才掌握这种技术。

  包括牵星术什么的差不多也都是宋朝才总结形成,而且也都早于西方。

  但唯有一点远远落后于西方,那就是海船的设计。

  中国古代的重心始终是放在陆地的对海洋并不重视,设计船只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在内河行驶,于是基本上都是平底船。

  到了海上自然而然的也继承了平底船的设计理念,并没有人意识到海洋上需要一种全新的船只。

  但平底船吃水太浅,到了海上无法抵御大的风浪,只能在沿海行驶,因而不能真正深入海洋。

  另一方面是对于季风洋流等水文条件了解不够。想想当年的鉴真东渡为什么失败那么多次就知道了,还有元朝忽必烈攻打倭国失败。

  历史把两次失败归结于运气,归结于神风,岳山更愿意把它归结于对水文情况不够了解。

  为什么说百年海军?难道打造造船真的需要百年吗?还是说训练一直能征善战的水军将士需要用百年?都不是。

  真正需要用百年去探索的,是大海本身。季风洋流只是其中一部分。

  有人会说了,季风洋流真的这么重要吗?不可能吧。

  事实上就是这么重要。

  想一想,一支军队熟悉海洋任何地方的情况,另一支除了能征善战啥都不懂。让他们在大海上自由交战,最后获胜的是谁?

  不说别的,把敌人引到一个他们不熟悉的地方,紧紧是利用季风和洋流都能把他们玩死。还有礁石区啊什么的。

  当然了,季风洋流上面的只是海洋的一部分,想成为一支强大的海军需要了解的还有更多。

  海洋那么大,想了解这些东西没有百十年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才有百年海军一说。

  唐朝人虽然不缺少冒险因子和扩张理念,但那都是针对陆地而言的,对海洋真的很佛系。

  岳山要做的就是改变这种情况。

  首先就是新式海船,尖底好办,经验老到的船工多试验两次就能造出来。

  难点比较大的是八面来风,唯头不可行,这个对风帆的利用可以说达到了极致,需要一次次总结才行。

  其次是训练一支新式海军,灌输海洋、海权、海防概念,给他们点燃海洋扩张的火苗。这一点甚至比海船都重要。

  至于观察了解水文条件什么的,眼下不急。大唐陆地上的外患还没有解决,对海洋的探索并不迫切,有的是时间研究。眼下先把大唐周边的水文环境研究好就足够了。

  大棒加红枣的办法非常有效,梅家的人对于岳山的话再也不敢有任何质疑。不管是什么要求,都会仔细论证一遍又一遍,没有十足的把握不敢拒绝。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位清水候不只是杀气重,还有真本事。虽然对造船不了解,但很多想法都让他们眼前一亮,大有原来还可以这样的感觉。

  经过他的指点,梅家的众人都觉得获益匪浅,这样下去原本看上去根本就无法实现的新式海船好像也不是不可能完成。

  有了这种感觉之后,他们顿时就把恐惧丢在了脑后,全心投入到新式战船的研究设计中去。

  船只刚进入德州,也就是新棣州地界的时候,他们已经拿出了三艘船只设计图。

  而此时岳山也暂时把他们放在了一边,棣州也太多事情等着他去办。

  请收藏:https://m.bq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