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1章 两党往事与参议员的前列腺_胜诉才是正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仅仅领先了汉弗莱50万张普通人票而已。

  这一切似乎在重复8年前他和JFK竞选时的场景,不过这回他是获胜者,并且也没什么关于他竞选造假的传言。

  这只能说,虽然林登·约翰逊的政策很不得人心,但好像也没坏到什么地步,仅仅50w普通票,说明越战依然被很多米国人认为是正义与正确的战争。

  这让爱德华也非常惊讶,同时也进一步认识到了,这个国家的巨大与复杂。

  失败者休伯特·汉弗莱很有风度的祝贺尼克松获得胜利。

  坦白的说,他在副总统的位置上干的并不爽,当上总统固然是个人生涯的高光时刻,但接下来的四年会非常不好过-看看林登·约翰逊都宣布不再参选就知道了,自己上去翻车也不是不可能。

  现在输了倒也一身轻松。

  而且,对于支持他的党内大佬和金主,他也能昂首挺胸的回答“此战败,非臣罪!”

  实际上汉弗莱输的非常冤枉,原因是阿拉巴马州长乔治·华莱士(和那个记者没关系)-强硬的种族主义者,退出民主党成为第三党独立党的总统候选人,并且拿下了南方三个州的选举人票。

  南方三州原来是所谓“南方民主党”的地盘,虽然和北方民主党不怎么对付,但好歹是用了同一个名称,如果他不退党,那么这三个州大概率是进入民主党票仓的。

  “南方民主党”是个非常奇葩的玩意,这里面又涉及到了非常扯淡的米国政党演变历史。

  撇开建国初期的第一党系历史时期不说。

  从南北战争讲起,北方支持废奴的共和党最终战胜了南方蓄奴的民主党,当然这是爱德华上辈子在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到的米国政党知识。

  但实际上,南北战争其实资本主义对种植园封建主义的打击,共和党代表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做够多的工业人口和自由贸易市场,只能去消灭落后过时的能维持自给自足的种植园经济。

  从社会发展学角度来看,共和党勉强算是符合****精神,属于偏正确的一方。

  而民主党则是残忍落后的农奴经济的代表。

  而黑人们也一直是共和党的拥趸。

  此阶段,共和党是自由主义的代表,而民主党,呵呵,暂且不谈。

  可情况到了罗斯福新政开始转变。

  1932年的选举使民主党在两院以及各州州长都取得了多数,1934年的选举更进一步巩固了多数派地位。

  1933年的一连串计划被历史学家称为“第一波新政”,第一波新政基本上代表了当时大众的普遍舆论;罗斯福试着将新政继续深入推展至商业和劳工、农民和消费者、都市以及农村-此时民主党开始占据“政治正确”的位置。

  到了1934年,罗斯福的政策越来越具争议性。罗斯福试着将民主

  请收藏:https://m.bq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