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六章 贵客_平凡的明穿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哦。”刘氏觉得二嫂的猜测合情合理,点了点头,随即一股不平涌上心头,也不顾老太太在座,冷冷的道:“淞儿年纪虽小,可好歹也已经十四岁了,母亲何不也给他一个机会?”

  不想老太君笑容满面的挥手笑道:“淞儿不适合,他呀,还得等几年呢。呵呵,大家伙都安生坐着,谁也不许大惊小怪。”

  被老太太这么一说,越发让大家伙觉得怪异,徐灏随着众人的目光,瞅着一艘和画舫差不多大小的官船缓缓驶来。所谓官船,就是船头船尾插着几面大明战旗,其余船体结构几乎和画舫无异,显然也是用来观赏风景之用。

  稍后两艘船在河面上并肩而行,相比徐家的画舫里里外外人满为患,官船上除了几个船夫和兵丁外,看不到任何人,就连窗户都遮上了珠帘。

  徐灏和所有人一样,都在猜测着船里人的身份,忽然徐灏“虎躯一震”,心中大喊一声,难道,难道船上坐着的是徐达和朱元璋两位明朝大哥大?

  非常有可能,徐灏的小心肝砰砰乱跳,兴许朱元璋来探望多年的老友,身为帝王得提前派人通知,这样二爷爷徐达就拉着他来游湖,顺便照顾下自家的孩子。

  不对,徐灏又觉得不太可能,有必要闹这么大的阵仗嘛?那可是生姓多疑的铁血皇帝朱元璋啊!徐达乃行军打仗几乎算无遗策的一代名将,怎么可能仅仅为了几个侄孙,拉着皇帝玩微服私访的游戏?太扯淡了。

  就这样,在徐灏患得患失,胡思乱想下,老太君接过打那艘船上送来的一张纸条,展开来看了一眼,笑道:“你们三个听好了,以春为题,每人即兴作一首诗来。嗯,限时一炷香。”

  徐汶和徐济兄弟俩互相对视一眼,即使依然满头雾水,但是都能看出来,老太太对于隔壁的贵客异常重视,当即低头思索起来。

  他们的母亲王氏先是神色欢喜,随即又大为紧张,因为以春字为题,实在是太简单,可恰恰因为题目简单寻常,古往今来佳作太多了,因此很难作出一首不同凡俗的佳作。

  萧氏对于自己的猜测越发的深信不疑了,同样紧张的双手紧握,一眨不眨的注视着儿子。

  刘氏有些嫉妒的看着这一幕,微微叹了口气,抬手抚摸着自己儿子的脑袋,至于其她人全都全神贯注,大家伙都从老太太的神色中,察觉出不寻常来。

  唯有徐灏镇定下来,实则也是毫无办法,作诗乃是他的软肋,要说随意来一首不押韵的打油诗倒是可以,可是作出一首工工整整的诗来,难度不亚于国足冲出亚洲。

  反正左右都是做不出,徐灏开始通过镂空的窗户打量起对面的船来,珠帘深深,隐隐约约有人影若隐若现。

  “春字为题,又不是娘们,真是闲得慌。”无聊的徐灏心中腹诽,基本排除了船里蹲着那位巨无霸的可能姓,假如真若是朱元璋的话,起码得以‘治’或‘战’为题吧?那才符合他老人家的身份。

  随着时间不经意的流逝,冥思苦想中的徐汶眼睛一亮,说道:“有了。”

  王氏忙说道:“快说。”

  徐汶有些得意的看了两个兄弟一眼,朗声道:“春鸟枝头叫不休,春花春尽倩谁留。为寻芳信传春音,惹得春情处处愁。”

  “不错,不错。”老太君点头赞许,王氏立刻喜得眉飞色舞。

  徐灏不仅对大哥刮目相看起来,一边的红叶神色疑惑的盯着摇着团扇的二姐徐翠桃,小声对姐姐徐青莲说道:“哼,刚才好像是二姐用唇语帮着作弊呢。”

  徐青莲听了一愣,轻声道:“也不知灏儿想出来没有,要不我做一首,你也学翠桃,可好?”

  “嗯,嗯。”红叶兴奋的直点头,脸蛋都红了起来。

  不提姐妹俩开始了暗箱艹作,这边徐灏观察起二哥徐济来,他虽然觉得大哥的作品非常不错,但是应该还是比不过苦读诗书的徐济。

  又过了一会儿,正当王氏有些着急的时候,徐济抬起头从容一笑,信心满满的说道:

  “春气催人到此游,金陵山水不关愁。

  暗香夹路通竹林,远色浮光应野鸥。

  倚石赋成将落曰,寻花兴满欲归州。

  共传此夜千人月,缭绕烟云为客留。”

  请收藏:https://m.bq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