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二章 危机降临_平凡的明穿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反之罪,打了几年的仗使得北方生灵涂炭,双方皆损失惨重,再不撤兵的话可谓是天理难容了。

  因此朱棣要争取舆论支持,尖锐指出朝廷不过是“外示窜逐之名,而中实主屠害宗藩之志”,削藩的方略丝毫未变,君不见“德州之兵曰集”,“复闻招募民间子弟为兵”?

  公开要求朝廷既要承认罪错也要实际撤兵,不如此,为了身家姓命不敢言和。按照燕王的说辞,曲在朝廷,自己依然是被迫自救,把球又踢回了朝廷一边。

  燕王的上书送到了京师,成为谋士大臣的方孝孺认为这正是缓滞燕兵的机会,建议帝王对上述的问题给予回答,借此来松懈燕兵的斗志。

  乾清宫内,方孝孺说道:“书信往来至少也需一两个月的时间,燕军久驻大名,即将值暑热多雨季节,北兵不耐炎热潮湿必不战而罢。期间官军各路兵马逐渐集中,只待远路的云南军队赶到前线,便可对燕军展开围剿。”

  云南军队指的是征虏将军何福,作为副将何福多年来辅佐故世的平西王沐英父子屡次平息叛乱,战功赫赫。

  为了对付燕王,齐泰举荐何福带领一万云南精锐进京,论功升为都督同知,准备接替盛庸作为大将军攻打燕军。

  不过方孝孺不认为何福能取代盛庸,理由是他副将出身又长期驻守云南边陲,不熟悉北方。

  朱允炆依然不改对心腹重臣的信任,却忘了齐泰的交代,欣然道:“就依卿之建言,封何将军为左都督,率部增兵援助盛庸将军,担任副将。”

  方孝孺又建议道:“招抚燕军将领徐灏归顺朝廷,赦免其罪许以侯爵,永镇辽东,则其必不甘人下!命他调辽东军马攻山海关及永平,调德州军马扰北平,燕军根本之地受敌,一定会撤兵归援。待那时,大军齐集追蹑其后,定可一举而破燕兵。”

  “徐灏?”朱允炆深深叹了口气,悔不当初和徐灏之间闹僵了。

  方孝孺敦促道:“事已垂成,机不可失。”

  如此朝廷派遣大理少卿薛岩等人持诏到大名府宣布休兵,由方孝孺起草的圣旨,大意赦免燕王父子及诸将士之罪,使归本国,勿预兵政,仍复王爵,永为藩辅。

  因受到了燕京时报的启发,薛岩还随身携带数千张用小黄纸印的宣谕,而此刻的燕京时报早被朱棣给下令查封了,他哪里有容许读书人大肆痛骂人主,指点江山的雅量?反倒是朝廷治下的诸省士林学院兴办报纸的风潮方兴未艾,对此朱允炆和文臣都很是鼓励,被誉为文坛盛举。

  宣谕秘密散发出去,以使燕军将士都知道朝廷的钦令,不要再追随叛贼。

  远在辽东的徐灏叹道:“早一年这么做的话,军心就被瓦解了,现在打了将近三年的仗,仇恨都浓的化不开,眼看着即将推翻朝廷,谁会甘心功败

  请收藏:https://m.bq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