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八十二章 绍兴师爷_平凡的明穿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省的百分之十以上,惊人数字的背后,意味着竞争的惨烈,绍兴人若要考中秀才举人,比起其他地方无疑要困难得多。

  尽管古代官场的编制很庞大,那也官职有限,即使不少进士也不得不在家苦苦等待吏部的任命,那先给人做幕僚,再等待机遇,成为很多进士或举人的捷径。

  大量举人以下的读书人无法越过科举这座独木桥,也不得不另辟蹊径,或求名,或求生,做书吏自然是最佳的选择,再由书吏而做官。

  也有一些读书人选择求财,做了讼师或者干脆经商。

  四是古人最讲究个“声气”,绍兴人特别讲究包括乡缘、血缘、师缘等等的亲缘关系,遍布天下的绍兴会馆,提供了交流便利的平台。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儿女联姻,使得一代代的绍兴师爷源源不绝,加上绍兴人精明强干,善于案牍的特点,最终近乎垄断了行业,堪称官场上的无冕之王,横行天下,乃封建王朝统治百姓不可或缺的阶级工具。

  师爷带了一个爷字,是从满清时期流行起来的称谓,大概明朝时期也有,师爷师爷,等同半个老爷。

  清朝之前更多的是称呼“幕府”,后来很多将帅大臣也自称幕府,故此衍伸出了幕僚、幕宾、幕友等相应称谓,社会地位极高。

  到了明朝,师爷的地位渐渐两极分化,低阶官员和有钱人家也纷纷聘请师爷,大多称呼为老夫子,西宾,而师爷称主人家为东翁,东家,看似乃传统的宾主关系,实则形成了雇佣关系,等同于半个家仆。

  被誉为明代第一才人的徐渭,即典型的绍兴师爷。不过徐渭是嘉兴时期的人物,此刻尚未出生。

  绍兴城内,知府莫昌拜见了姚太监,回到衙门后,马上雷厉风行,不动声色的召集各县县令。为了完成任务,他亲自率领各级官员、地方的头面人物、各县各乡的地保里长以及媒婆牙婆等等,挨家挨户的搜寻,务必不漏过一个美人。

  可是很快就惊动了城内城外,有官员暗中传出了消息,绍兴又是最重视亲缘的地方,短短时间内一传十,十传百,有女儿的人家都得到了消息。

  家家户户惊得半死,有病才愿意将闺女送去做宫女呢,为了抢时间,此时此刻也不管男人好与丑,也不问年龄家世有没有钱,只要能将女儿抢先嫁出去,便是万幸。

  绍兴最多的是学子,一时间洛阳纸贵,没成家的读书人都被抢光了。一些得到消息晚了的人家无不扼腕,后来连路上经过的小学生,长得不错,管你年纪多大,直接拉扯到家里拜堂成亲。

  莫知府没料到绍兴人如此凶猛,竟然视官府的告示为无物,奈何法不责众,总不能将人全都抓了吧?他也没这个胆量。

  莫知府很生气,除了先去的头一个倒霉县城,选了十几个姿色不

  请收藏:https://m.bq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