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16章_大明小公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云睿也是从李景隆那里听说的。

  李云睿穿越到大明后,跟李景隆聊过很多洪武朝的事情,也把自己穿越前,读史书的一些疑惑提出来,向李景隆请教。

  后世的史书上写着,朱元璋和朱棣动辄几十万大军北征,成果都是获人口、马匹无数,接纳降卒多少,但很少记载杀敌多少,战斗如何。

  尤其是永乐朝,关于北征蒙古的记载更是搞笑,朱棣更像带着几十万大军去蒙古草原旅游,而不是打仗。根据当事人金幼孜的《北征录》和《北征后录》记载,除了第一次北征,破五万蒙古铁骑,促使鞑靼向大明称臣外,其他四次都是杀敌几百人而已。

  为此,李云睿感到很疑惑,就向李景隆请教,李景隆就把这些告诉了李云睿。

  李云睿挑动阿鲁台和鬼力赤内斗,也是想从内部削弱蒙古实力,让他们没有机会休养生息,以降低蒙古部族对大明北方边境的威胁。

  “既然你知道这些,为何还要调停双方?”听完李云睿的话,朱高炽点了点头,有些不解的问道。

  “殿下,此一时,彼一时……”李云睿苦笑了一下,一副无奈的表情,说道,“谁能想到陛下的动作,会这么大……”

  年初李云睿和朱高炽及太子府的一群幕僚,搞出了《五年规划》,本来李云睿就是想给朱棣灌输一些后世的国家建设经验,为今后全面启动大明工业、农业发展铺垫一下,谁能朱棣听完计划后,就欣然同意了,还向大明银行一次性注资五十亿。

  钱躺在账面上,就是厕所里的纸,甚至连厕纸都不如,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产生价值,才能拉动经济增长。

  要想产生价值,要么有实业,要么有产品。

  实业,想要起来需要时间,周期很长,没有三、五、八年,肯定难成大气。

  至于产品,大明缺吗?说缺也缺,说不缺也不缺。

  为什么这么说?老百姓手里除了粮食和桑、棉、麻这些基础资料,大都是自产自销,根本流通不起来,基本上无法折现。如果能折现的话,别说五十亿贯,五百亿贯的产品都能搞出来。

  别不信,仅以粮食为例,大明每年赋税三千万石,按照十税一的比例,整个大明的粮食就有三亿石,折合白银三亿两,也就是42亿贯的粮食;如果按三十税一,就会到一百二十亿贯。

  除此之外,大明还有海量的盐、棉花、丝绵、麻、铁、铜、茶这些基础资料以及成品,更不用说建房子的砖瓦、木头、家具等等。

  但可惜的是这些产品,在大明的流通性极差,原因很简单,大家手里都有,谁也不缺。

  要想让这些产品流通起来,就需要找到缺这些东西的人。

  李云睿思来想去,找了几个冤大头,哦,不对,是潜在客户:亦力把里、瓦剌、鞑靼、关外羁縻卫所、朝鲜

  请收藏:https://m.bq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