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58章 焚毁皇陵(二合一)_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和尚。

  待他当了皇帝之后,朱元璋把父母的土坟改建造为气势宏伟的皇陵,并且把他的发祥之地称为中都。

  在此建立中都留守司,该濠州为凤阳府。

  中都留守司下辖八卫:凤阳卫、凤阳左右两卫、皇陵卫、留守左卫、留守中卫、长淮卫以及一个千户所。

  拥有班军、高墙军、操军、护陵新军,编制在六千人。

  凤阳巡抚兼漕运总督,常驻淮安,巡按御史为了保护皇陵,不敢离泗州一步。

  凤阳原本是个贫困之地,成为皇陵之后更加贫困!

  旁人都是为官之后,家里的人连条狗都恨不得吃上皇粮,高人一等。

  属实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照顾照顾乡亲博个好名头,然后顺其自然的扩大自家的田地。

  可村里出了一个当皇帝的人之后,这里的百姓并没有受到照顾。

  凤阳花鼓唱着小调便是:“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原来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所谓十年九荒固然有天灾的情况,更多的是人祸——皇陵官署的摇赋。

  凤阳被定为中都,在政治上享有特殊地位。

  尽管这里有金碧辉煌的宫殿,葱翠雄伟的山陵,养尊处优的守陵太监和地方官员,但对于当地人民来说,却是地地道道的人间地狱。

  明朝初年,朱元璋曾下令“复凤阳、临淮二县民徭、赋,世世无所与。”

  事实上正是因为这里出了朱皇帝,各种造作、差役多如牛毛,把老百姓压得喘不过气来。

  农民们竭力一年之耕,好不容易打下一点粮食,里役就随踵而来。

  一次不给,则用绳子系其颈,再不给则倒悬其躯,三不与而妻子者移易于他室。

  百姓们上呼朝廷,皇帝对此置之不理,甚至认为这是尔等的荣幸,可不是谁都能成为朕的家乡人的!

  其实崇祯四年十一月的时候,南京礼部右侍郎钱士升奉命祭告凤阳皇陵之后写的奏疏里,就报告了凤阳地区衰败的景象。着实让人惊讶。

  毕竟大明天子祖坟的家乡,就这模样,实在是说不过去。

  土地多荒,房屋倒塌,岗陵灌莽,一眼望去,没有几个活人。

  要么就是瘦瘦巴巴的人,一副将死的模样,眼里无光。

  凤阳土地贫瘠,在江北各府都列为下下等(最末),一遇到灾荒百姓便会牵着媳妇,担着子女乞活四方。

  二是户口流失,欠赋年年积累,催征不断,形成恶性循环。

  凤阳虽然出了个皇帝,但当地百姓并没有得到实惠,反倒受到了种种额外的压迫和剥削,痛苦不堪。

  照此下场,谁他妈的愿意当皇帝的老乡?

  钱士升希望崇祯皇帝能够为凤阳百姓施行仁政,免去凤阳赋税,所减少的不过是太仓一粟。

  但是崇祯唯恐凤阳开了先例,各地争相效仿,以后收不上赋税来,秉承着再苦一苦朕

  请收藏:https://m.bqe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